[紙醉金迷] 我們與惡的距離・台灣社會寫實影集

我們與惡的距離

一如以往,公視出品的短篇影集總是如此吸引人,主軸鮮明,常常是我們生活一直遇到,卻駝鳥心態不願去面對的一切。近幾年在台灣,我們有過鄭捷、有過小燈泡、有過高學歷恐怖情人等駭人聽聞的社會陰暗面,當巨大的恐懼氛圍籠罩在社會中,一些似是而非的批判很容易的蜂湧而出,卻讓我們更少去思量背後的原因。



金鐘編劇呂蒔媛的編劇功力強大而扎實,這齣劇有太多故事線串在一起,卻可以讓觀眾看起來清晰明瞭卻充滿張力,像一張緊密編織的往一樣,把情緒拉出最高潮!

如同導演林君陽所述

「我們拍這個故事的初衷是想撕標籤。我們沒有定義誰是惡、誰是善,想認同誰,由你來決定。」

每一個角色的立場鮮明,觀眾似乎可以在這齣劇裡找到一個屬於自己應對的角色,不管是瀕臨離婚邊緣的父親、老公、質疑自己親子關心的父母,抑或把生命都奉獻給工作的女強人。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悲與傷,企圖在人生中追求屬於自己的良與善。

睽違15年再度站上舞台劇的賈靜雯,深刻詮釋嚴苛事業心重卻也努力當個好媽媽的電視新聞部主管,多重角色及衝突的女性在我們的社會上比比皆是,角色轉換上的迷惘、甚至價值觀上的衝突、以及面對兒女的善意謊言。我想,賈靜雯戲裡戲外都是在演自己。

王赦,吳慷仁飾;宋喬安,賈靜雯飾;劉昭國,溫昇豪飾


至今上映了四集,每一個鏡頭都像一拳一拳的打在心頭上,太多議題值得去探討,包括精神疾病的污名化、新聞價值的沈淪、善與惡的界線、親子教養的衝突等等。這些日復一日在我們周遭上演的日常,卻常常被一些既定的刻板印象去簡言之,但背後的原因從來沒有人去探索。

「精神疾病的污名化,媒體應該要負最大的責任!」劇中的精神科醫師一駿 施名帥飾,說

在看似新聞自由的台灣,其實新聞媒體被很多看不見的手掌握,財團、政黨、甚至特定目的的人士所掌握,快狠準腥羶色可以帶來短暫的收視率高潮,這也是很多新聞媒體不想追求真相的原因。看到很多聳動的標題都讓人十分搖頭,灑狗血的八點檔連續劇也讓很多親子關係撕裂脫不了關係。鄭捷從判死到槍決只有19天,法務部僅以一句:「需要快速執行以導正社會」來回應律師質疑。


我想死刑在台灣社會是不可能廢死的,但處死一個人並不足以嚇阻之後再犯的人。


上個月底才又發生一次類似案件,看到新聞媒體鉅細靡遺的報導犯案過程與動機,甚至拿它出來與鄭捷犯案過程來做對比,不禁搖搖頭,到底是誰推了這個人一把?我想不是他腦袋裡的幻聽吧!最後回到這齣劇,有人說,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是翻轉台灣台灣戲劇圈的一齣劇本,近年來幾齣短篇集都賣出不錯的佳績,包括花甲、麻醉風暴、荼蘼等等,長篇大論灑狗血的鄉土劇大概只剩下置入性行銷的功能,媒體人或者視聽人能夠多花一些時間去太討一些敏感議題,或許可以改變更多社會問題。

到底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,可能比自己想像的都還要近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